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
网站首页 > 说说文案 > 关于李白爱读书的故事-推荐38句

关于李白爱读书的故事-推荐38句

发布时间:2023-10-17 15:38:49

关于李白爱读书的故事

1、三年后,李白重来岳阳,挖取吴的遗骸。当时尸体就腐烂,李白用刀子将尸骨一根根在河中刮洗干净,亲自背着这些尸骨去到武昌重新厚葬。

2、李白听后很有感触,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,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,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,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,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。

3、若干年后,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,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。[1]

4、渡过了小溪,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,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。李白好奇的问:“老婆婆,您磨铁棍做什么呀?”

5、囊萤夜读是车胤爱读书,但家太穷了黑夜连灯烛也点不起,只能用绢纱袋子装萤火虫照着读书,车胤最终博学多知,当上高官。

6、李白十分惊讶地说:“怎么可能?”

7、“铁杵磨成针”——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 唐朝大诗人李白,小时候不喜欢读书。一天,乘老师不在屋,悄悄溜出门去玩儿。 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,见一位老婆婆,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。李白很纳闷,上前问:“老婆婆,您磨铁杵做什么?”  老婆婆说:“我在磨针。”李白吃惊地问:“哎呀!铁杵这么粗大,怎么能磨成针呢?”老婆婆笑呵呵地说:“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,还怕磨不成针吗?”  聪明的李白听后,想到自己,心中惭愧,转身跑回了书屋。从此,他牢记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的道理,发奋读书。  人物简介:  李白(701年2月8日—762年12月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。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
8、李白有一个同窗好友叫吴指南。他们原来一起结伴旅行。在岳阳时,吴指南暴病而亡。李白伤心之至。不顾天气炎热,伏尸痛哭。

9、不全是古人爱读书的故事。

10、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,少年求学的时候,长期读书没有成果,打算放弃。

11、李白深受感动,决心折回山中,发愤读书。

12、李白觉得很奇怪,就问老大娘磨铁杵干什么。老大娘回答说:“磨作针。”

13、天长日久,蒲花井清清的井水便呈现出淡淡的墨色,直到现在,倘若到井边,还能闻到幽幽的墨香。

14、守尸期间,来了一只猛虎,李白很怕猛虎吃了吴指南的身体,坚决守在尸体旁不离去。

15、当时由于种种原因,李白只能将吴指南草草葬在岳最。

16、得到地答案是:“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。”

17、老虎最后可能慑于李白的决心,走了。

18、李白吃惊的说:“哎呀!即便是一般的铁棍,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,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,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,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!”

19、铁杵成针

20、传说李白在峨眉山隐居时,两三年后,想念家人及山中的一切,虽未学成,他仍决定下山,离开峨嵋山。

21、一年之后,李白再次下山,找到那位老婆婆,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,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。

22、老婆婆说:“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。”

23、铁杵磨成针”——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 唐朝大诗人李白,小时候不喜欢读书。一天,乘老师不在屋,悄悄溜出门去玩儿。 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,见一位老婆婆,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。李白很纳闷,上前问:“老婆婆,您磨铁杵做什么?”  老婆婆说:“我在磨针。”李白吃惊地问:“哎呀!铁杵这么粗大,怎么能磨成针呢?”老婆婆笑呵呵地说:“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,还怕磨不成针吗?”  聪明的李白听后,想到自己,心中惭愧,转身跑回了书屋。从此,他牢记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的道理,发奋读书。

24、十岁的李白便常常在“观书散遗帙,探古穷至妙”的时候,有一些“片言苟会心,掩卷忽而笑”的“非常”举动。

25、磨针溪,在眉州的象耳山下。

26、明·郑之珍《目连救母·四·刘氏斋尼》:“好似铁杵磨针,心坚杵有成针日

27、老婆婆答道: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绣花针。”

28、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:“哈哈哈,小朋友你有所不知,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啦,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,一直没有用过,留下来没打磨过的,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。而且,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,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,只要我还活着一天,就会坚持不懈一天,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,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。”

29、李白非常勤奋好学,他自己说:“常横经籍书,制作不倦。”

30、李白听了大受感动,他从老大娘磨杵作针这个行动中省悟到一个道理,就是无论做什么事,都要下苦功,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。

关于李白爱读书的故事

31、在他经过一条小溪时,突然看见溪旁有个老婆婆拿着铁杵在石头上来回磨着。他好奇地问:“老婆婆,您在做什么?”

32、后来,人们为了学习李白的勤奋,纪念李白,就把蒲花井改名为“洗墨池”。

33、“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”也为李白今后能在他的诗作中,熟练地引经据典、旁征博引,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
34、李白自受磨针老人精神启发后,不再逃学,每天苦读诗书,他足不出户,在蒲花井里汲水研墨、洗笔,天天如此。

35、李白在长安任供奉翰林时,在翰林院读书遣闷,有感而作,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一首诗《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》中,就有“观书散遗帙,探古穷至妙”两句。当然,此乃后话,之后再表。

36、相传李白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,有次逃学下山,经过一条小溪,见一位姓武的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(舂米的工具)。

37、于是他打消了逃学的念头,回到山中继续读书。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宋祝穆的《方舆胜览》。故事很可能是出于后人的附会,但人们喜爱它,传诵它,常被用来教育孩子们勤奋学习,到今天民间还流传着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的谚语。

38、铁杵成针是李白幼时没有恒心,读书做事不能持之以恒。一天路过河边看见一老奶奶,将铁杵在石头上一直磨,李白问老奶奶为什么磨铁杵,老奶奶说,我要把它磨成针,李白说,这不可能吧,老奶奶说,我一直磨一直磨,就能磨成。实际上是教育人做事要持之以恒要有恒心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