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
网站首页 > 心情文案 > 朱熹最知名的弟子【优选117句】

朱熹最知名的弟子【优选117句】

发布时间:2023-10-17 15:33:00

朱熹最知名的弟子

1、何心隐是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,他反对“无欲”,主张“寡欲”,与百姓同欲。

2、它即是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学派,也是传承“洛学”的重要学派。

3、蔡元定、黄干、刘爚、陈淳。

4、以王门命名的王门派别,其学说即使有不同,不过还是属于王学范畴,而泰州学派、止修学派则超出了王学范畴。

5、在社会伦理观方面,提倡舍生取义。说:“杀身成仁,舍生取义,是忘躯求道之意”(薛侃《语录》),“重生是养口、体者也,成仁取义是养大体者也”。

6、曾先后拜王守仁和湛若水为师,学术得于湛若水较多。

7、嘉靖年间,王守仁出征在外,钱、王二人代师主持书院。然后,钱德洪出任苏学教授。

8、黄幹:字直卿,号勉斋,黄瑀笫四子,宋福州闽县人,宋绍兴二十二生。为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,配享庙祀。

9、在宋朝,学术上造诣最深、影响最大的是朱熹。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,尤其是宋学思想,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,成为宋学之大成,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,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,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,称为“朱子“。

10、原因是其思想成为官学,与孔子并称,尊为朱子。

11、故曰‘乃见天则,有凶有咎,皆起于倡”。认为“正心为先天之学,诚意为后天之学”,“心”即“良知”,是框定世界万物的规矩或标准,一言蔽之,是“先天统后天”。

12、豹著有《双江文集》十四卷,与《困辨录》(均四库总目)并行于世。

13、黄宗羲《明儒学案》:“泰州之后,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,传至颜山农、何心隐一派,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。”王艮门人辑有《心斋全集》6卷。

14、该学派著作有王畿《论学书》、《语录》、《致知议辨》;钱德洪《会语》、《论学书》。

15、又认为释学为'空',儒学为'空处见实'。

16、北方门是明代阳明心学“王门七派”之一,而洛阳王学又是北方王门的主力军。此派学者在学宗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发明,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,一时蔚为北方大宗。

17、该学派主要著作有米得之《语录》;薛应旂《薛方山纪述》;薛甲《文集》、《心学渊源》。

18、广布于“南方”的王守仁门人的一派。代表人物有戚贤、朱得之、薛应旂、薛甲,主要学者还有查铎、唐顺之、徐阶等。

19、还说:“谨独(慎独)即是良知”,“良知不由学虑而能,天然自有之知也”。

20、蒋信,字卿实,号道林,明朝中后期楚之常德(今湖南常德市)人.嘉靖年间进士。

21、代表人物有方献夫、薛侃,主要学者还有杨骥、周坦等。

22、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;

23、正一江右王门学派,系指明代中后期江西一带的王门后学。

24、王阳明,名守仁,字伯安。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、军事家,心学创始人。

25、古代像朱熹这样的儒学大家来说,成为圣人,恐怕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;如果朱熹没有在晚年遭遇这一场风波,我想他一定是能够和孔子比肩的一代儒圣;可惜,他在晚年遭遇的这一切,直接把他打落尘埃,不仅与圣人失之交臂,还因此直接跌落凡尘,成为一个制定道德标准的人,却不遵守人伦道德的典型代表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
26、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蒋信著《桃冈日录》。

27、朱熹是“二程”(程颢、程颐)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与二程合称“程朱学派”。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。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,闽学代表人物,被后世尊称为朱子。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,成为元、明、清三朝的官方哲学。

28、六、左派(浙中王门学派)

29、请归养亲,于江西拜王守仁为师,学习四年。先后授行人、司正。终因立储上疏,遭太常彭泽、少傅张字敬的诬枉罢官。归田讲学,弟子百余人。

30、代表人物有邹守益、聂豹、罗洪先、欧阳德、壬时槐、刘文敏、刘阳、胡直、邹元标等一批著名的王门弟子。它与浙中王门,南中王门、楚中王门、闽粤王门、北方王门、泰州学派等并称为“王学七派”。

朱熹最知名的弟子

31、泰州学派以“百姓日用即道”为标揭,阐述“满街都是圣人”,“人人君子”,“尧舜与途人一,圣人与凡人一”,“圣人不曾高,众人不曾低”,“庶人非下,侯王非高”。虽被斥为异端,却道出小市民的心声。

32、四、北方王门学派

33、官为户部主事,转兵部员判、郎,又为四川佥事,兴利除害,禁道士妖术;升贵州提学副使,建正学书院和文明书院.后归故里,建学校于桃花冈,学徒云集。

34、他门下弟子众多,于王阳明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,形成了七个主要学派。

35、查铎,字子警,呈毅斋,宁国径县(今安徽涅县)人,嘉靖年间进士,授德安府推官,后为刑科给事中,官至广西副使。拜王畿、钱德洪为师,墨守“致良知”说。

36、为借王器以正学术,遂填王能为察典,一时间许多学者以为逢迎时相夏贵溪之意,不许其称为王门弟子。然而其弟子顾宪成创东林学派,所以黄宗羲认为东林异源于此。

37、二、南中王门学派

38、湖南一方的王守仁门人学派,代表人物有蒋信、冀元亨。

39、心学史开篇的“龙场悟道”便是发源于此,王阳明谪居龙场三年,悟出了著名的“知行合一”、“致良知”等心学重要思想。

40、该学派认为“感物为格”。说:“格物之为感物,彰彰明矣”。“夫不能感物者,必其知有未致”。

41、'命之曰心,本取主宰之意,心之活泼泼处是性。''宇宙浑是一块气',亦称'太和',源自于'穆',即无或默,源自于'命',源自于'道',源自于'诚',源自于'太极',穆、命、道、诚、太极皆同义,总之是'一个神理'。

42、朱熹(1130.9.15—1200.4.23),字元晦,又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祖籍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。朱熹是“二程”(程颢、程颐)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与二程合称“程朱学派”。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、明、清三朝影响很大,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,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。

43、心学的一个核心在于区别于之前理学等学派,提出了:天理不是靠空谈的,是靠格物致知。靠实践,靠自省,即“知行合一”。

44、钱德洪,字洪甫,号绪山,明朝中后期浙江余姚(今浙江余姚县)人。

45、该学派认为“心”即“良知”是世界的本体。说:“万物皆具于心”(《薛方山纪述》)。

46、聂豹推崇王阳明的“致良知”学说,以阳明为师,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,要通过“动静无心,内外两忘”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。

47、后因忤张孚敬,被斥为延平府推官,受此挫折,从此谨事上官。延平多盗,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;清理积案,释出系囚,赢得声誉,升为黄州同知,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,进江西按察副使,并主浙、闽二省学政。皇太子出阁(读书),擢为国子监祭酒。后又进礼部尚书,兼文渊阁大学士,参与朝廷机要大事。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,且擅写青词(一种用来与神沟通的文体,嘉靖帝信神)为嘉靖帝所信任。

48、朱熹是宋学的集大成者,他继承了北宋程颢、程颐的理学,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。

49、王守仁平定“震源之乱”后,返故里,钱德洪与同邑人范引年、管州、郑崽、柴风、徐珊、吴仁等数十人同拜其为师。因到余姚投师的人日益增多,钱德洪与王畿代师疏通学术大义,一时称其为教授师。

50、一、右派(江右学派)

51、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王门学派之一,并享有“王学正宗”的称誉。从学术宗旨来说,王门各派后学,包括泰州学派,均以阐发阳明学说为己任,尤其以发挥“致良知”说为重点,对“良知”本体的性质特点及“致良知”的途径,都作了具体的探讨。

52、至明朝,由王阳明首度提出“心学”两字,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“致良知”,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。

53、泰州学派是王门八派中最有影响力的派别,泰州学派的学说甚至成为晚明的显学,其创始人是王艮。

54、朱熹有四大弟子:蔡元定、黄干、真德秀、陈淳。

55、前后四十年无日不讲学。自北京、南京及吴、楚、闽、越等地,到处都有讲舍,尊其为儒宗。

56、蔡季通,即蔡元定(1135—1198年);建阳(今属福建)人,学者称西山先生;精于天文、地理、吕律、象数,著作有《律吕新书》、《大衍详说》等;为朱熹“四大弟子(蔡元定、黄干、刘爚、陈淳)”之首。蔡元定的年龄仅比朱熹小5岁,并在天文学等科学上有所造诣,很受朱熹的器重。从以上所引《答蔡季通》可知,当时朱熹正与蔡元定讨论天文历法,并且认为,研究历法必须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际的天文观测。

57、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,穆玄菴既无问答,而王道字纯甫者,受业阳明之门,阳明言其“自以为是,无求益之心”,其后趋向果异,不可列之王门。非二孟嗣响,即有贤者,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,而自得者鲜矣。

58、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,提出“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”的观点,五伦中,他最重朋友,其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某些特点。著作多散佚,今有中华书局版《何心隐集》。

59、心学,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,最早可推溯自孟子,而北宋程颢开其端,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,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。

60、应当是许顺之,名许升,福建同安人。许顺之从小跟随朱熹,饱学儒家经典,受到传统儒学教育,后跟随朱熹治学兴儒,传道授业,是众所崇敬的宋代儒士,他一生撰写了《孟子说》、《礼记文解》、《易解》等著作,发表各种论著,崇敬先圣,主张和宣传“周孔之道常存”。讲解朱熹“理气”学说,论证“天理与人欲”的对立,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积极作用,《八闽通志.儒林传》高度评价许顺之的事迹。江南各地朱子祠堂都配祀许顺之塑像

朱熹最知名的弟子

61、该学派主张'心'是世界的本体,心产生'气',即'太和','气一分殊'产生世界万物。(黄宗羲:《明儒学案·楚中王门学案》,本文下同)

62、方献夫,字叔实,号西樵,少年中进士,官为吏部主事,迁员外郎。

63、五、楚中王门学派

64、该学派认为“良知”说是当世学术的精髓。认为,春秋时期,孔子提出“仁”,以唤醒人心,求“仁”就是孔氏学说的精髓。

65、儒家这种“舍生无欲”与佛老不同。佛老“二氏之敝,在遗伦”。即儒家舍生是不惜以最大代价履行社会义务,而佛老的空无是逃避社会责任。

66、薛甲,字应登,号畏斋,江阴(今江苏江阴县)人,嘉靖年间进士,授官兵科给事中。官至四川、赣州金事副使。驾信象山、阳明之学。

67、七、泰州学派

68、薛应旂,号方山,常州武进(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县)人,拜江右王门学派欧阳德为师,嘉靖年间进士,知慈溪县,转南方考功,又升为浙江提学副使。

69、杨骥,字仕德,先拜湛若水为师,后来卒业于王守仁。

70、又说:“天地万象,吾心之糟柏也”,“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。所谓心者,非今一团血肉之具也,乃指其至灵至明能作能知,此所谓良知也”(朱得之《语录》)。

71、朱得之,字本思,号近斋,直隶靖江(今江苏靖江县)人,从师王守仁,任江西新城丞。

72、该学派主要著作有薛侃《语录》;薛侃门人《研几录》。

73、从'心'来看,便看到'心'产生'气','心'活泼拨的性质便是'天性之命'。事物同出于一个'太和',所以形形,原因是'气一分殊'。

74、朱熹,字元晦,号晦庵,晚称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;

75、说:“良知与知识不同。良知是天命之性,至善者也。知识是良知之用,有善有恶者也。”

76、还认为:天命之性,能生万物。天命之性却又不与万物匹比,所以叫做“独”,这就是“心之灵”。”此心之灵,天理人欲,毫忽莫掩,又谓之独知”。

77、该派固守师说。

78、薛侃,字尚谦,号中离,广东揭阳(今广东揭阳市)人。正德年间进士。

79、绍兴⼆⼗九年,蔡元定知道朱熹在崇安(今武夷⼭市)五夫讲学,就离开西⼭到五夫向朱熹问易,朱熹初次考询他的学识,见他谈吐⾮凡,即⼤为惊奇地说:“此吾⽼友也,不当在弟⼦之列。”从此朱蔡⼆⼈,政见⼀致,学术同趣,互为师友,终⾝相交相知,在学术研究上长达四⼗年,在四⼗年的交往中对闽学学派的形成,蔡元定,⽻翼竭尽股肱之⼒,有超越朱熹的地⽅总是坦诚相告,把⾃⼰的学术思想倾注于朱熹的书集中,所以蔡元定就成为朱熹学向中的重要讲论者,启发者、著述者和修订者。故有⽻翼、闽学⼲城的美誉。

80、嘉靖五年(1526年),王艮应泰州知府王瑶湖之聘,主讲于安定书院,宣传“百姓日用即道”,开始泰州学派的创立之先河,学生多是下层社会人士,如农夫、樵夫、陶匠、灶丁等。

81、虽然心学各个学派的发展利弊皆有之,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流传,无疑影响了后世。

82、战国时期,孟子又提出“义”,没有“义”,“仁”无由达到,“义”便是孟子学说的精髓;晋梁以来,佛老泛滥,宋儒遣复古礼,执“礼”便是宋儒学说的精髓。

83、三、闽粤王门学派

84、另编有《岳庙集》,并行于世。

85、聂豹(1487-1563年),明代学者。字文蔚,号双江,江西吉安永丰人。正德12年(1517年)考中进士,为平阳知府,官至兵部尚书。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,名垂青史。

86、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,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,主要有谢良佐、游酢、吕大忠、吕大临、吕大均、侯仲良、刘立之、朱光庭、邵伯温、苏昺等(其中三吕与苏昺原为关学学者),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,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。

87、徐阶,明松江府华亭县人(今上海松江区)。早年即工诗文,善书法。嘉靖二年(1523年)以探花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

88、有七个主要学派,据《明儒学案》所列,计有浙中、江有、南中、楚中、北方、粤闽、泰州等七个学派。

89、该学派认为“心”是世界的本体。所谓“天由心明,地由心察,物由心造”(薛侃《语录》)。

90、因为曾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时,居于阳明洞,因而被世人尊称为阳明先生。

朱熹最知名的弟子

91、主要是晚年风评不好而跌落。

92、其门下有朱恕、颜钧、王襞、罗汝芳、何心隐、李贽、焦竑、周汝登等人。

93、泰州学派,创始人是中国明代学者王艮,属于阳明学派的分支,被称为“左派王学”。

94、朱熹有四大弟子:蔡元定、黄干、真德秀、陈淳。应当是许顺之,名许升,福建同安人。许顺之从小跟随朱熹,饱学儒家经典,受到传统儒学教育,后跟随朱熹治学兴儒,传道授业,是众所崇敬的宋代儒士,他一生撰写了《孟子说》、《礼记文解》、《易解》等著作,发表各种论著,崇敬先圣,主张和宣传“周孔之道常存”。讲解朱熹“理气”学说,论证“天理与人欲”的对立,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积极作用,《八闽通志.儒林传》高度评价许顺之的事迹。江南各地朱子祠堂都配祀许顺之塑像

95、拜王守仁为师,为王门岭南弟子的第一人。又官礼部尚书,加太子太保,引疾归里。后又起用为武英殿大学士。

96、王门八派包括泰州学派、止修学派、浙中王门、江右王门、南中王门、楚中王门、北方王门、粤闽王门。

97、以王门命名的王门派别,其学说即使有不同,不过还是属于王学范畴,

98、王畿,字汝中,别号龙溪,山阴(今浙江绍兴县)人,拜王守仁为师。会试得中,却未廷试而归,重返王守仁门下。

99、但因过于狂禅,《四库全书》不收李贽、罗汝芳、颜钧、何心隐、周汝登等人的著作。

100、认为'人除却血肉,只有这一片精灵唤做心'。

101、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、明、清三朝影响很大,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,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半个圣人。

102、陈淳:漳州府人

103、又认为循“天理”,去“习气所蔽”即“致良知”。说:“慎独即是良知”。时时不忘遵循“天理”,使“念虑觉识”和“视、听、言、动”,“不为习气所蔽,即是致良知”。

104、朱熹因在福建讲学,弟子多为福建人,形成的学派世称“闽学”。朱熹自号“”,后来学者称朱熹为“夫子”,闽学又称“学派。

105、分别是蔡元定、黄⼲、真德秀、陈淳。其中蔡元定是他最得意的弟⼦。以下具体介绍一下蔡元定和朱熹嗯人生历程:

106、王艮(1483—1541),初名银,王阳明替他改名为艮,字汝止,号心斋,泰州安丰场(今江苏东台安丰)人。王艮十九岁时想到“夫子亦人也,我亦人也,圣人者可学而至也”,于是发奋读书。他不喜欢拘泥传注、不因循师说,看重个人心得,奠定了泰州学派的思想特色。因为出生于贫困家庭,后来又从商,王艮强调日用,认为“百姓日用是道”,自己的学说是“百姓日用之学”。他缺乏儒学的道统观念,对佛老也不排斥,使泰州学派充满异端色彩。泰州学派较著名的门人有颜钧(字子和,号山农)、罗汝芳(字维德,号近溪)、何心隐(字柱乾,号夫山)等。

107、说:'要之,圣学与释氏,智原是不同,释氏只要见一个空,圣人却是于空处见万物一体。自身与万物一例,所以此心便无所不贯,人伦日用,何处容增减一毫?'

108、王守仁提出“良知”,以“良知”启迪天下,使知物理不外于吾心,“致知”便是今日学术的精髓。(黄宗羲:《明儒学案·浙中王门学案》,)学术精髓都是因时而立。

109、坚持良知说,拒斥佛老。

110、“道本家常茶饭,无甚奇异”,“世人好怪,忽近就远,舍易就难,故君子之道鲜矣”。

111、其学说的特点是简单易行,易于启发市井小民、贩夫走卒,极具平民色彩,故流传甚远。

112、代表人物有钱德洪、王畿。

113、戚贤,字秀夫,号南玄,江北全椒(今安徽全椒县)人,嘉靖年间进士,官至刑科给率中,拜王守仁为师。

114、又提出认识人应从“可见可闻”人手。说:“学不明,世儒只在可见可闻、有思有为上寻学,舍之,便昏债无用力处”。

115、他对自己心学的梳理概括为四句教: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”

116、坚持以先天统后天。主张“和而不倡”,说:“吾人之学,切忌起炉作灶,惟知和而不倡,应机而动。

117、但是,心学学派自从王阳明创立初始,就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和朝中大臣所贬斥,明清两代一直都没能发扬光大,到了民国儒学更是彻底衰落。